再把这些燃料源源不断的提供给天鲸号使用,毕竟天鲸号每天都要采砂,消耗的能源很多。
而这条化工船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天鲸号能够源源不断工作的。
而且还不光要满足天鲸号的工作能量来源,另外那条一直在他们附近演练的海军军舰的能源,也主要由这条化工船提供。
而且隔三差五,这里还会过来一艘补给船,补给船主要也是给几条船补充油料。
虽然化工船可以提供混合乙醇和杂油的新油料,可一些柴油还是要补充的。
毕竟那玩意成本也低……
另外还要给大家送来充足的水果蔬菜和各种新鲜肉类食物。
毕竟长期在海上飘着,天天吃海鲜,真的把大家都快吃吐了。
当然那天鲸号上采集矿砂的工作,也并不想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船的工作原理,虽然和填海造岛的吹砂船非常类似,可实际工作原理,那可差了十万八千里。
就比如吹沙船,那主要就是把海底松软的海沙,直接搅拌,用海水带动起来,然后吸上来在吹出去。
可他们这船的钻头,有时候可是要钻入到海床下几米深,甚至十几米深的地方去钻洞。
甚至有时候要把埋藏在海床下面的矿脉给打碎,然后在抽上来。
这样一来他们这个钻头,到底怎么在海面下工作就很难保证了。
因为这玩意不想是在海底下大油井,只要把一根硬质的钻头沉到海床上打井就可以了。
因为这个钻头,可是要找到矿脉,然后前后左右来回犁地的。
这样一来,你的钻头就要有非常强悍的工作属性才行了。
比如钻头身上的金属管,就要是可以任意角度折叠的可变形金属。
另外可绝不仅仅是要够柔软,你还要保持足够高的韧性。
可是即便如此,你在船上依旧很难保证那钻头就会听你的话。
毕竟当钻头钻到海沙下面,遇到坚硬的海床的时候,你必须要保证钻头所有的力全都施加到矿脉上。
可有些矿脉可是坚硬的石块,一旦发生和钻头对撞,就会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
而这钻头背后链接的金属管还是软金属,这样有一个巨大的反作用力过来,那钻头很容易就会改变方向了。
所以这时为了保持钻头,能够在水面下稳定工作。
这天鲸号,还会往水面下安排几个可以在水下工作的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抓住钻头,保证钻头能够固定队准矿脉的石块输出。
保证把石块打碎,保证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在矿脉上来回犁地。
而这些机器人,那就是又船上的‘矿工’来操作的。
原来这些矿工,也和陈诚一样是技校毕业的学生,只不过他们毕业的技校,可不是一般的技校。
是省城新成立的那几所大学联合成立的技术学院。
这些矿工就是那所学院的第一批学员,甚至可以说他们并没有毕业。
只不过才入学没多久,而且他们也不是初中就直接升上来的。
而是一批高中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技术学院从其中遴选了一批品行不错,成绩不差的学生择优录取。
然后经过了简单的知识方面培训,就送到了船上。
而在船上他们将会度过一个为期两年的实习期,在这段期间内。
他们会和几所大学的老师们一起,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一边摸索。
来总结咱们自己的海上采矿经验,毕竟这种海上采矿,在全球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学科。
即便是基础科学最发达的米国,目前也还没有这样专业呢。
这里面涉及的知识面可多着呢,?比如怎样发觉并且识别海面下的矿藏。
什么样的矿藏,更有采掘的价值,海底多深的时候,开采的难度有多大。
机器人在水面下怎么和掘进器相互配合,掘进器在什么样的海深,遇到什么样的矿藏,该使用那种材质的钻头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他们一步步去摸索总结经验的,所以作为第一批的先驱者,他们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都是带有一定的实验和摸索意义的。
毕竟这也算是人类真正第一次向海洋索取矿藏。
以前咱们对海洋的开发,大多也就停留在看天吃饭,打渔的时代。
可是谁都带走其实海洋的表面下,其实埋藏着很多我们以前无法开发的矿藏的。
而现在,我们终于有技术和实力,把这些矿藏给开发出来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终于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海洋开发时代。
而陈成对他们这个项目小组,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他只是一个外围人员。
但他觉得只要他努力,早晚有一天他也能加入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