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我欲扬明 > 第十九章 起复夏言

第十九章 起复夏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夏言因得到嘉靖皇帝的宠信而得以飞升官,嘉靖皇帝喜欢作诗,写好之后还让他点评,回诗酬和。按说圣眷如此之浓,不应该有那样坎坷的遭遇,可他却是一个典型的“只会谋国,不善谋身”的人。他虽然也擅长写青词,却不信奉道教,嘉靖皇帝曾经赐给他和严嵩各一领道袍、一顶道冠,他只是随意谢恩,却没有穿道袍,而严嵩不但天天穿着道袍,还把道冠用轻纱笼起进行修饰,就从这件虽然很小但却对比分明的事情上,就让嘉靖皇帝对他产生了看法,加之他刚直性峻,在皇上面前也持礼端庄不卑不亢;严嵩却是一副低眉顺眼、诚惶诚恐的样子,嘉靖皇帝自然就看严嵩越来越顺眼,对他越来越不满,最终导致了他被革职。

听到吕芳介绍夏言三起三落的经过,朱厚熜自嘲地说:“父有诤子,家室之福;君有诤臣,社稷之福;朕以前怎么就不懂得这么简单的道理呢?”

好我的主子万岁爷哎,几天之前的你可不是一个喜欢诤臣的皇帝啊!

当然这样的话吕芳只能在心里说一说,表面上还是很严肃地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君在位,悍臣满朝,夏阁老又识人有误,自然主子要将其申斥罢退。”

“哦,夏阁老识人有误?”朱厚熜顿时来了兴趣,说:“快说与朕听听。”

夏言当上内阁辅之后的几次官场蹉跌,都与一个人有关系,而这个人却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最信任的人。

他就是严嵩。

严嵩比夏言还大上两岁,科名也早了三科,封建社会三年一乡试,也就是说严嵩比夏言早出道了九年时间,是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的进士,也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可他官运却比夏言差远了,夏言已经出任正二品的礼部尚书之时,他还才是翰林院从五品的编修。他听说夏言也是江西人,便刻意巴结,“称先达,事言甚谨”。封建官场最讲究乡谊,夏言也不例外,一来二去就被严嵩忽悠了,拼命向嘉靖皇帝推荐严嵩,几年之内严嵩就先后升为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夏言升任内阁辅之后,更推荐严嵩接替自己担任了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但夏言一直看不起这个江西老表,把严嵩当成自己的门客役使,动辄挥喝责骂。严嵩的年龄比他大,科名比他早,只不过是官运没有他好,巴结他才是不得以而为之,可他这样做就严重地伤害了严嵩的自尊心。因此,当严嵩也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拜相之后,便开始挖空心思,排挤夏言,经常抓住夏言的一些小差错,勾结其他官员诬蔑构陷,终于成功地赶走了夏言。

朱厚熜听得啧啧称奇,感慨地说:“这严嵩恩将仇报,真真不是个东西,朕让他下岗还真没冤枉他!”

夏言被革职之时已被勒令还乡,不觉已闲居三月之久,虽然在江西贵溪老家含饴弄孙,寄情山水林泉,但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少不得也有重情重义的门生故吏不避严嵩等人的猜忌,时时写信告之京师朝局动向。当他得知皇上重新临朝理事的消息,心里又是激动又是伤感;接着又听说了皇上将严嵩逐出内阁的消息,这等快心之事不禁让他动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思,想重回朝廷位列阁揆,在皇上身边调和鼎鼐,协理阴阳。可是想起那几次的官场蹉跌都是因那位喜怒无常的皇上而起,也有些心灰意冷,把往昔那种辅佐明主开创伟业的凌云之志都压了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京城司礼监派人八百里加急给他送来了一道圣旨,召他还朝复任内阁辅。

君父之命,臣子不敢辞,接到圣旨之后,他当即收拾行装,启程回京。一路上,他竟还如25年前赴京赶考一般,责令从人晓行昏宿,全然忘记了自己已经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了。

可这毕竟不是25年前,更与三月之前黯然辞别帝乡的景况不同,各地官员络绎不绝地赶到驿站来拜见他这位刚刚复任的内阁辅,他也知道自己顷刻间又从一位管领清风朗月的乡村野老摇身一变为大明王朝第一权臣,不由得也拿出了内阁辅的威严,询问风土人情,查纠地方政务,虽然辛苦,倒也逐渐找回了往日位列朝堂、指点江山的感觉。</d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